你的位置:11选5绝密买卖技巧 > 新闻动态 > 豫剧名家樊粹庭:让豫剧从“土梆戏”变成“金凤凰”

新闻动态

豫剧名家樊粹庭:让豫剧从“土梆戏”变成“金凤凰”

2025-10-12 01:05    点击次数:64

□ 王申

1905年,驻马店市城区同时降生两名男婴。长大后,一名是城南抗日名将、民族英雄杨靖宇;一名是城北文化名家,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。前者任东北抗联总司令,壮烈殉国,路人皆知;后者弃官从艺,耳熟能详。促成现代驻马店城区建设“南武北文”的新格局。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,本文重点谈樊粹庭豫剧改革,创排新戏,教化于乐,激励人民,积极参加抗战的故事。

樊粹庭豫剧改革的情结。1923年留欧美预备学校毕业。转中州大学(即河南大学前身)。192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。他从小天智聪慧,头天在三里五村看过的戏,第二天就可以组织小朋友在打谷场上模仿表演。在读河大期间,学习京剧,多次粉墨登场,受到同学们喜爱。1931年,中国成抗日主战场,不能去欧美留学。任河南省教育厅社会推广部主任。1934年,结束长达两年的全省性戏曲调研,弃官从艺,顶着亲友歧视、家庭破裂重重压力,义无反顾投身豫剧改革,历尽坎坷艰辛而无怨无悔。从艺是他经过一番痛苦思想斗争和理性思考后的自觉行动!这一重大抉择,体现出他对本地戏剧的钟爱和执着,对豫剧所承载的中华民族文化巨大感召力的认知和理解。同时也蕴含着他对当时甚嚣尘上的民族虚无主义的否定与超越。在省城开封,创建豫声剧院,自任编导,吸取京剧、话剧优点,创立戏剧“线型结构”创作法,开启豫剧全方位改革。抗战爆发后,取醒狮怒吼之义,成立狮吼豫剧团。在战乱中辗转八个月,从开封出发,历经北京、上海、商丘、开封、南阳、洛阳、西安。在辗转运动中演出,实施抗战之旅。后留居西安,招收难童,办起西安狮吼儿童豫剧团。同时,对豫剧进行全面创新,全方位施教,培养了一批豫剧人才。正是他身负“改革之任”的崇高使命和献身精神,成就了中华豫剧的辉煌。

展开剩余68%

积极投身伟大抗日战争。他一生创作73部大戏。加改编剧目,多达80余部。其中,自1935年3月至1945年8月,为抗战创作戏剧作品20部。历数樊先生对抗日战争所做贡献,以下三点最为突出。

编排抗日剧本。关于抗日救国之剧,己编成上演的有《涤耻血》、《残毒计》、《巾帼侠》、《为国纾难》、《克敌荣归》等,均为鼓舞民心,激发民志,感人至深。加上之前创编的《凌云志》、《义烈风》、《三拂袖》、《柳绿云》、《霄壤恨》、《女贞花》和《涤耻血》最为出名,堪称“樊七出”。既是射向日本鬼子的利箭,又是对“樊戏”体系形成的根基。“‘樊戏’就是观众在池座里‘读’出来的、叫‘红’了的,广大观众对樊氏剧作的美称,爱称”。说到“樊戏”,“樊七出”的上演,结束了豫剧无剧本、口传身授的旧文化时代。这一期间,陈素真因在剧中塑造的戏曲艺术形象前所未有,一个十八岁的妙龄少女,便赢得“豫剧皇后”的桂冠,成为豫剧宝库中弥足珍贵的遗产。七出名剧中,含有“云、难、敌、血、毒、恨、耻、计、侠、箭、花”等字,可看出樊先生对豫剧的痴爱,都是他用心用情铸就,体现出他对国难的愁藏、对民生的牵挂,对侵略者的憎恨,坚定了他以编戏为业,激励人民积极参加抗战的决心及对抗战的必胜信念。

募捐抗战经费。即在某处演出,由某地社会人士发起演出救国戏。如,在商丘演出,先后筹得五百余元,宁陵演出筹得四百余元,安徽亳县演出六百余元,共计一千五百元以上。河南社讯:“本市狮吼剧演出的《涤耻血》,以兹国难时期,曾为警世最好的针砭,每次公演,无不脍炙人口。近闻该剧导演樊粹庭君,复费数月之苦心,编排《歼毒计》一剧,训练剧员演习,渐为成熟,将于近日在光华戏院公演”。

减食购买公债。自狮吼剧团成立以发来,每日节余伙食费七角,得洋五十二元五角。又讯“该己汇汴,托人转交救国公债委员会云”。再讯:“狮吼剧团编辑樊粹庭,自编导《歼毒计》募捐公演后,颇得社会人士赞许,又新编《伉俪箭》、《巾帼侠》两剧,加紧排演,闻《伉俪箭》含有赈济灾黎,提倡劳动之义;《巾帼侠》含有抗战杀敌,收复失地之义,并闻该团将以《巾帼侠》一剧,再假人民剧场作第二次之义务募捐云”。接续,西安狮吼儿童剧团,接力狮吼剧团意志,把上述剧目打磨得更为经典。1942年,在河南遭受灾荒期间,河南众多剧团迁往陕西演出,与樊粹庭均有亲密联系。如关灵凤、常香玉、赵望云、崔兰田等。管理上相互支持,演出中相互学习,艺术上相互切磋。形成百团汇演大西北,誓为抗日战争做贡献的新局面。豫剧唱红了大西北,唱火了黄河岸,叫响了全中国。至于狮吼人及河南艺人在抗战期间,公义募捐、购买公债的具体款项,因光阴流逝,无法考证。而豫剧为抗战所做的奉献,用数据难以估量。但狮吼豫剧团带头公义募捐、购买公债的善举,将永远铭刻在全国人民心中。

樊粹庭作为豫剧改革先驱,现代豫剧之父,关于豫剧改革、豫剧创新、剧团管理、剧目编导、戏剧表演、音乐设计、舞台美术、人才培养、社会推广等一整套戏剧理论,至今无人能及。正是在“樊戏”理论的指导下,豫剧化“茧”成“蝶”,延续传承接力,引领豫剧跨地域发展,挺进国家级地方戏剧种层面,再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地方戏剧种,而是“土梆戏”变成“金凤凰”,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。

如今,驻马店市南有杨靖宇纪念馆,北有樊粹庭艺术纪念馆。河南豫剧呈现流派粉呈,名家荟萃,佳作频出的盛景。豫剧人要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,在唱念做打之间演绎家国情怀,在幕起幕落之时激励踔厉奋进。

(王申:马店市樊粹庭豫剧文化促进会特聘副会长)